环球网:以身许国!走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探寻“硬核”底气力量-九游游戏下载

环球网:以身许国!走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探寻“硬核”底气力量

发布时间:2021-09-09 信息来源:

  这是一座因核兴建的新镇,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就坐落在这里。这是中国核工业最有历史感的地方,中国核事业起源之地。这里被誉为“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中国核工业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完整的核工业体系,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七十余年核心引领和重要支撑。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原子能院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这里见证了我国核工业从零起步的历史,我国“硬核”底气的开端。如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正为推动我国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而努力奋斗!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外景,2020年建院70周年时拍摄

  4月15日,“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暨“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首站走进中核集团。环球网记者来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零距离感受大国底气从“核”来的激情与力量。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中核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李清堂致辞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核工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始终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中国核工业自创建以来,核工业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自主研制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第一艘核潜艇,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奠定了我国的大国地位,支撑起了民族自立的脊梁,铸就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

  我们今天所在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核事业的起源地,也是中国核工业最有历史感的地方——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注:即“一堆一器”)在这里建成;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曾在这里创建功勋,建院至今有68位两院院士曾在这里工作和学习。李清堂说:“记住历史,是为更好地出发。今年是中国核工业创建66周年,红色基因始终是中核集团的根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罗琦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作为我国‘核工业的摇篮’和‘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为我国核事业发展、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党的领导。建院以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有关部委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巨大的关怀、殷切的希望,成为了激励原子能院人不断奋进的坚强动力!”

  罗琦院士还简要回顾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发展历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等老一辈核科学家,就是在这里开创了我国的原子能事业,建立起我国核科学技术体系,培养了一批核科学技术人才,为我国核事业大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建院七十多年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几代科研工作者白手起家、砥砺奋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铸就了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丰碑。

  在启动仪式后的走访中,面对环球网记者提出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核集团其他院所一样都有反应堆设施,这有什么区别的疑惑,中核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侧重于核科学基础研究,展开的工作更有先导性、前瞻性,提供技术基础和工程化的源头,在职能定位上有所不同。

  据了解,反应堆和加速器就是原子能研究需要的重要基础核设施。1958年,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成,标志着我国跨入了原子能时代。我国核科学研究的技术装备和实验手段有了显著提升。

  在此后的岁月中,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一堆一器”为基础开展了大量工作,创造了核基础研究领域的多项第一,以超常规速度攻克了多项科技难关,为“两弹一艇”成功研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通过“两弹一艇”研制,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相继派生出多个核科学研究机构,为构建我国完整核工业体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技术引领和奠基作用。

  此外,还为我国核电起步发展创造了实验条件,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历史……为我国核能和平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7年和2007年,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和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先后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光荣“退休”。如今已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和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

  

  环球网记者在原子能院内见到了一块三米多长、两米多高的淡蓝色“大块头”,这就是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主要部件。一路之隔的花园里,立有钱三强、王淦昌两位核物理学家、原子能院两位前任院长的铜像。在花园的另一侧是一座式样古朴的反应堆大楼,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就建在里面。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专家介绍,这座“功勋堆”目前正处于退役处理进程中。

  七十年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拥有“一堆一器”到“多堆多器”,为我国核领域基础研究、先进核能开发、核技术应用拓展,乃至新时代核工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第一座重水反应堆为起点,1964年,原子能院自主建成我国第一座游泳池式反应堆。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反应堆,至今仍安全运行。

  1984年,原子能院自主建成我国第一座微型中子源反应堆(原型微堆),并在国内外先后设计建成9座微堆,其中5座出口海外。

  2010年,原子能院建成我国首座快堆——中国实验快堆。标志着我国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实验快堆

  2010年,原子能院自主研发设计建成多用途、高性能研究堆——中国先进研究堆,其主要技术指标居世界前列、亚洲第一,为我国核科学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实验平台。2017年,中国先进研究堆首次产生冷中子束流,束流品质达国际先进水平。

  从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起步,1963年,原子能院建成2.5mev质子静电加速器,为我国核物理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1987年,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在原子能院建成。该串列加速器运行至今超过12万小时,为我国低能核物理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4年,原子能院研制成功3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以此为基础,建程我国第一个中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基地,填补了我国加速器生产同位素的空白。

  2007年,原子能院自主设计研制我国首台高能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该加速器还被用于防疫物资的辐照灭菌。

  2014年,原子能院自主研制的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建成出束,成为国际上最大的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

  2018年5月,原子能院无损检测电子直线加速器首次出口,实现中核集团加速器海外市场零突破。

  以“一堆一器”为牵引,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面向国家战略及核工业发展需求,自主打造了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国实验快堆、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等“四大科技创新平台”。以四大平台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科学研究设施,为中国核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的核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在党中央、国务院及上级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时至今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唯一的先导性、工程性为一体的核科技综合研究基地,拥有较为完备的学科、科研、人才、平台以及管理体系,在新时代核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示范及核心支撑作用。

  回首七十载,不敢忘报国。抚今追昔,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基础研究更有底气、产业应用更有锐气、创新赶超更有志气。在新时代,积极践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原子能院文化,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罗琦院士表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25年之前要基本建成世界先进水平核科技研发基地;到2035年要建成世界先进水平核科技研发基地,实现并跑为主,部分领跑;到2050年要建成世界一流核科技研发基地,实现由并跑向领跑的跨越。与此同时,形成多点相互支撑的核科技研究新布局,进一步成为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引领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世界领先的综合性核科技研究基地。作为我国核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中核集团科研重点单位,原子能院人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勠力同心、勇往直前,不负国家期望和集团重托,为推动我国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而努力奋斗,用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记者:张海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