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六十六载,中国核工业庚续初心、奋斗向前-九游游戏下载

中国青年网:【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六十六载,中国核工业庚续初心、奋斗向前

发布时间:2021-09-07 信息来源:

  大国底气从“核”而来。今年是中国核工业创建66周年,4月15日-17日,“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暨“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中核集团。

  “核工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始终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中国核工业自创建以来,自主研制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第一艘核潜艇,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铸就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中核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李清堂表示,红色基因始终是中核集团的根脉,66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才拥有的完整核工业体系,先后创造了多项“新中国第一”,今天的中国核工业,正在加快向世界核工业强国迈进。

  从北京到浙江嘉兴,再到上海,本次采访主题活动从核工业起步的历史中,探寻我国“硬核”底气的开端,感受“两弹一星”精神的庚续和传承。

  从一堆一器到多堆多器,核科技跑出“加速度”

  在北京的西南郊,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坐落于此。“这里,是我国核工业最有历史感的地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罗琦介绍,中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这里建成;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曾在这里创建功勋;同时,这里派生或援建了十余个核科研及生产单位,68位“两院”院士从这里走出,被称为“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中国核工业的摇篮”。

  

  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反应堆及加速器是核能研究所需的重要基础核设施。走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块长超三米、高过两米的淡蓝色“大块头”立在其中,这就是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主体部件。不远处,一座式样古朴的反应堆大楼内,建有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人们称之为“功勋堆”。

  1958年,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成,标志着我国跨入原子能时代。以“一堆一器”为基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核基础研究领域的多项第一,以超常规速度攻克多项科技难关,为成功研制“两弹一艇”作出贡献。

  1978年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贯彻“保军转民”方针,再次成为改革大潮的先行者,开展了以反应堆出口为代表的对外工程及面向核电站需求的核电技术服务,陆续在反应堆辐照加工、同位素生产、加速器、核探测等方面,开发了一批支柱性民用技术及产品。该院在核能开发及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一系列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核工业第二次创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参观中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展廊。

  1987年及2007年,“一堆一器”先后“退役”,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推动我国核事业创新发展的步伐始终不会停歇。高能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国实验快堆、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等核科技领域大科学装置,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先后建成投用。

  从“一堆一器”到多堆多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及加速器事业不断成长壮大,为我国核领域基础研究、先进核能开发、核技术应用拓展,乃至新时代核工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大国底气从“核”来,得到了清晰有力的回答。

  从国之光荣到国家名片,秦山核电走出国产化道路

  驱车从浙江嘉兴海盐县城出发,行至秦山脚下,我国首个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就坐落于此。

  1991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被誉为“国之光荣”,“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

  作为中国大陆核电的发源地,秦山核电目前共有9台运行机组,总装机容量为66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是目前我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秦山核电实现了从30万千瓦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国产化历程

  36年来,秦山核电坚持自主创新。

  通过不断探索、持续改进,秦山核电逐步掌握了多项核电关键技术,培养了一大批核电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建设、调试、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等经验,成功实现了“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走出一条核电国产化的道路”、“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我国核电“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历史跨越,全面参与我国核电首个“走出去”项目和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海外首台机组的建设调试运行,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跨越。

  36年来,秦山核电坚持安全运行、绿色发展。

  核电的优势是无污染,几乎零排放。截至今年2月,秦山核电累计发电超64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亿吨,植树造林约404个西湖景区。

  

  伽马刀“中国芯”——医用钴60放射源在秦山核电出堆。

  新征程中,秦山核电秉持“两弹一星”和核工业“四个一切”精神以及“强核报国、创新奉献”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全力推进“零碳能源、绿色发展”的国家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零碳未来城的建设,发挥核能零碳排放优势和秦山核电人才技术优势,搭建核能发电、核医药、供热、制氢等零碳核能综合应用新平台。

  2019年,国内首个医用钴靶件经辐照后在秦山核电三期重水堆1号机组顺利出堆,标志着我国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掌握了医用钴—60放射源生产技术,实现伽马刀装备“中国芯”,为我国伽玛刀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持保障。抗疫期间,中核集团利用钴60完成了大批量一次性防护服的辐照灭菌工作。

  在红船起航的地方,中国核电起步。36年来,秦山核电不断开拓,勾勒出我国核电高起点起步、跨越式发展的蓝图。

  从热血青春到金色晚年,“两弹”精神不忘初心代代传

  “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上海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济阳三村小区里,居住着82位曾参加过我国“两弹”会展的原二二一厂的功臣们,他们最大89岁,最小75岁。人们亲切地将他们居住的小区尊称为“两弹村”。

  2005年,在“两弹村”,这群执着追梦的核工业人成立了一个特殊的集体——“蘑菇云”党支部,与当地街道共同创建了“两弹一星”爱国主义展览馆。他们担任讲解员,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这座100多平的展览馆挂满了老照片与老物件,围绕《光辉历程》《激情岁月》《金色晚年》三个主题,生动记录了从1959年到1992年间,80多位热血青年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祖国核事业的激情岁月。

  “年轻人就应该志在四方,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 原核二二一厂质检处、生产处处长陈栋标在毕业时,仍记得周总理在北京作报告时的一段讲话。后来,作为第一志愿,陈栋标和同学们一起从东南沿海来到了西北青海。

  “那时,我们还不知道要去干什么,只知道国家需要我们。”原核二二一厂二分厂党委副书记、“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支部书记陈福良在采访活动中回忆了参与“两弹”会战的艰难处境。

  青海高寒缺氧,很多同志对高原气候很不适应,高原上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饭煮不熟,都夹着生心。”陈福良说,那时物资匮乏,青稞做的黑馒头和土豆是我们的主食,大米每人每月只供应3斤。

  为了自力更生造出“争气弹”,许多人不分昼夜地工作。当时在设计室工作的王钰德说:“方案想了又想,图纸审了又审,实验数据算了又算,决不肯因为自己的一个小小失误而影响整个事业的成败。每天晚上,整个办公大楼一片灯火通明。“晚上9时,接送上下班的班车来了,无论司机怎样按喇叭,谁也不愿放下工作。”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下,我们硬是靠大会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陈福良说, 这是一件扬眉吐气的事,我们把腰杆挺起来了。

  一切为了核事业,老一辈核工业人把生命中最有力、最热情的部分交给国家,把人生中经历的遗憾和酸楚留给家人和自己。

  原核二二一厂二分厂质检科长、“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人许震贵笑言,“因为保密条例,那时候谈恋爱要经过层层审批。” 许震贵在青海工作三十年,父母和孩子在上海生活,他几乎很少回家。他总说,生了子女,除了寄钱,没对他们负过任何责任,“开家长会,老师都疑惑,爸妈去哪了?”

  “但是如果再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这项事业。” 陈福良说。

  许震贵介绍,“两弹一星”精神展览馆创建至今,累计听众达到15万余人次,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 “国防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群执着追梦的核工业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了一场信仰的对话。

  一些社区居民问:“你们这些共和国的功臣,退休后还忙忙碌碌图个啥?”他们乐呵呵地说:“年轻时我们建设祖国,现在我们依然能奉献,希望后来人将‘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记者 刘尚君)

网站地图